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中国财经网 > 企业>正文

从《工作报告》看金融政策演变信号

中国财经网 时间:2017-03-26 09:24:58 来源: 中国经济网——《证券日报》

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作为一个 金融行业 研究人员,笔者最关注的是《工作报告》所提及的与金融相关的内容。今年《工作报告》关于金融的部分有什么新意?又有什么变化?

  今年《工作报告》中提及“财政政策”三次,与去年的报告相比,有一处发生了变化,去年对2016年财政政策的描述是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”,因而财政赤字率提高到了3%;今年则是维持3%的赤字率不变,对财政政策的描述变成了“更加积极有效”,不过对过紧日子提出了定量指标,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幅度不低于5%。

  今年《工作报告》提及“货币政策”5次,与去年相比减少一次。对货币政策描述也出现了细微变化,去年是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”,今年则是“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”,这种改变也与去年底召开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释放的信号一致,即2017年的货币政策会更加中性,相比2016年要略紧。

  今年《工作报告》提及“金融”19次,相比去年少了4次。但是在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中两次提到“金融”(去年没有),一次是要“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”,一次是“守住金融安全”,表明了今年金融工作的两大 关键词 “稳增长”和“防风险”。

  在2017年重点工作中,今年《工作报告》提到“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”,并将“去杠杆”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进行段落描述,与去年仅仅提及“去杠杆”一词相比,重视程度明显提高。其中又突出了降低企业杠杆是重中之重,预计今年将会有更多助力企业去杠杆的政策出台,比如法法制化转股的推进,股权融资力度的加大等等。

  在重头戏金融体制改革方面,去年的动词是“深化”,今年则是“抓好”。今年首先强调的是“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、下沉重心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坚决防止脱实向虚”,这一点从近期关于期货公司要回归主业、不再开展资管业务的传闻可见端倪。预计未来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,会规范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,强调回归传统领域,减少资金空转、脱实向虚现象的发生。

  去年提到的“深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”和“完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”,今年都没有再提及,表明这两项任务去年完成得应该不错,今年不再作为重点任务列出。去年提到的“发展民营 银行 ”,今年未再提出,这或许意味着在经历了井喷式申请后,今年民营银行批复的数量可能会有所降低(截至2017年年初,银监会已经批准筹建17家民营银行,已经进行核名的更是多达百余家)。去年提到的“启动投贷联动试点”,今年也未再提及,因为投贷联动项目周期较长,这项试点的结果需要时间来衡量。

  去年提到的“互联 网金融 ”、“普惠金融”、“绿色金融”、“政策性开发性金融”、“多层次资本市场”,今年也均有提及,只是表述上有些变化。其中,去年提到要“规范发展 互联网 金融”,今年则将互联网金融放在了风险防范层面,立场和角度发生了变化。而普惠金融今年则更进一步,明确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,要求国有大型银行率先做到,以此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普惠金融之外, “三农”今年也被加入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板块,要求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,强化服务“三农”功能。此外, 保险 业的改革由去年的建立“巨灾”保险制度,变成了拓宽支持实体经济渠道。在经历了近年来险资备受争议的“野蛮”并购后,预计监管部门会对险资入市进行更严格的规定,并引导险资通过合适的渠道真正起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。

  对此前金融业最关注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内容,今年《工作报告》并未做详细披露,但将其与防化风险、整顿金融秩序、构筑金融“防火墙”联系在一起,表明中央已经意识到,目前的分业监管只能防控局部金融风险,却无法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,因此需要在一个更宏观的框架下,统筹协调各种监管资源,达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审慎监管的目的。

  在市场最关心同时也具备金融属性的 房地产 方面,去年仅是提出“因城施策化解 房地产 库存”,今年则补充了“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”、“ 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……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”等内容。3月17日新闻办吹风会上,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在对《工作报告》修订情况进行解读时特别说明,今年的任务是既要去库存,又要稳房价。而在房地产调控方面,将落实地方的主体责任。这表明近期中国的结构性楼市泡沫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,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风险,无疑将成为近期中央“防风险”的首要目标,预计相关地方将会新增或加码限购政策,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无疑会对此进行配合。


声明: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中国财经网的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负。